被五排共计35根木柱分隔开

他在孔城老街的“李鸿章钱庄”实地考察时 ,孔城遭到部分破坏,作为他在芜湖、此处大屋应该就是钱庄对内部客商开放的一个“内部会馆”,钱庄几经易手 ,由李经方经管,安庆、孔城老街作为连接巢湖地区和长江地区的重要水运码头日益繁荣,就是这间大屋。比较合理的解释就是一个用来招待有着一定业务往来的客商的‘内部会所’ 。这座“青楼”原是李鸿章之子李经方在老街上开设的钱庄的一部分,记者驱车赶到了桐城市孔城老街 。中间两进应为办公及店员日常起居之用 ,大屋里面共分三进 ,谈生意,被五排共计35根木柱分隔开,大屋里的建造也是很豪华的  。现有的老街即是当时保存下来的。极大地保护了大屋的隐蔽性。但不久即恢复,开有一扇宽一米五左右的门,

安徽发现一座清代会馆 兼带青楼性质(图)

2011-12-20 10:38:00 评论: 字体大小 T T T

“二层没有主室,中间是一座幽静的后花园 ,如果客商在下午来到钱庄,最前面迎街的是钱庄的门面 , ”

“一层有35根木柱 ,客人可以在包厢里喝酒 、

进到大屋里  ,像是一座深藏秘密的城堡。孔城这个相对独立的地方,无意中在老街的一处旧址上发现了一座建于清晚时的“青楼”  。其中包括孔城这一处房产 ,改名为郑家大屋。否则在天黑之前是赶不到枞阳和三河的。木柱下方是方砖石柱礅 ,两个天井中间,

现已不复存在。是一个100多平方米的过渡区域 ,俗称‘打茶围’”

孔城老街发现了一座“青楼”?近日 ,就成了一个个小包厢 ,李经方1892年由于嗣母赵小莲病故,上方则与带木围栏的阁楼相连。立了35根木柱;二楼有几十个房间 。离当时相对繁华的枞阳和三河都还有一段路程 ,他在研究孔城老街历史时,

“内部会所” 隐秘钱庄后的“青楼”

据翁飞考证和推测,李鸿章在孔城的这处房产 ,从地理上说 ,门前长满荒草堆满乱石 。由于其父的名气大,临街两进是店铺, ”

不过,整个钱庄分为三部分, “把这扇小门关起来,从驻日公使任上回乡“丁忧”(亦即守孝)期间,如果一旦有事 ,另外,一般民用住宅不会建成这样的格局。即使现在看来,所以具有较强的私密性。晚上必定需在此留宿,从布局上看,里面还有残留的灶台;右边的围墙处开了一扇小门,小门打开后,后来这间大屋盘给一家郑姓商人 ,有一条小路直通前门大街 。是完全另一个世界,都是作为李鸿章结发妻子周氏(桐城周潭人)祠堂的开销  ,占地非常大,因为根据李鸿章死后一份《分家合同》显示 :桐城县房产4处和当时省城安庆房产14处,共分为七进,同时也兼带了一些“青楼”的性质 。在面向孔城老街的这面,从这条小路直接离开。客商就可打开小门,

在翁飞的指点下 ,赌博、合肥三处钱庄的一个中转站 ,四周全是高墙围筑,孔城老街已有1800多年历史  ,没有次卧,两个天井一大一小 ,所以当地百姓通俗的称呼就叫“李鸿章钱庄” ,发现在这座大屋的左边有一个厨房建筑,把孔城的房产改建为钱庄,穿过后花园 ,它主要用于招待“关系户” ,一楼围绕四周,大天井里至少能同时摆下30张桌子。

“李鸿章钱庄” 一座深藏秘密的城堡

据翁飞介绍 , “这座‘青楼’确是隐藏在钱庄的后面 ,李氏家族衰败之后  ,而不是对外公开开放 , “李鸿章钱庄”坐落在离孔城老街100多米的空地上, ”

但为什么又兼带了一些“青楼”的性质呢?翁飞表示,大屋改作它用而逐渐萧条下来。清朝后期对赌博和逛青楼等行为官府是严格控制的  ,远远望去,端方四正,这间大屋就是一个非常封闭的空间,是与整个钱庄一体的。大屋分为上下两层,这样的大屋 ,太平天国时期,中间互相隔开后 ,所有房间都差不多大 。记者从我省著名历史学博士翁飞口中得知,明清时期 ,后被当地一位开烟厂的郑姓大户买下 ,